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July 24, 2009 空的意念










義大利建築師 Enrico Franzolini 與西班牙設計師 Vicente Garcia Jimenez 2005

年聯手設計作品。

Big Bang 以多片強化塑料板材交疊出層次分明的立體燈罩,特殊的塑料材質使用經

光線的穿透與折射 讓整體燈具在不同角度下,有著豐富深度的色彩效果 無論在居家

或公共空間,都讓人宛如置身藝廊,感受濃厚而獨特的藝術氣息。

其實我幾乎不看台灣平面媒體與視傳媒體,尤其是關於我的行業。有人說我這叫高來高去,

但,在我內心並不是如此,而是看過國外的一些設計發想,我很不想為了滿足生意上的豐足

,而去犧牲一些業主的利益,如果你們需要那樣的設計師,真的不需要花設計費請設計師,

很多工班隨便都做的出來……

設計之所以為設計,乃在空間的創造,這牽涉到許多專業的養成,細節的潤飾只不過是功力

與經驗的積累,那是俗稱的裝潢。

剛出道時,很多臺灣人甚至連什麼叫室內設計都搞不懂,我們居然只好說:就是裝潢啦!

多年後,想起這樣的稱謂,心裡還是非常悵然的。然而即便到今天,將近10年後的現在,

還是很難讓業主明白某些空的必然存在,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勞心勞力的工作。


最近,我應該又要去執行某些對我來說是很艱鉅的挑戰,若能順利完成,或許,又成為生命

中,又一章。

空,代表的意義,希望能夠讓人去思考一下。

July 24, 2009 Architecture is the thoughtful making of space.

Thanks for your interpretation. I think basically it is a little abstract to

describe the whole picture in words. I wouldn't emphasize it's so unique

or pecial for architect. I think loneliness is a part of life for everyone.

For some people dealing with lots of mental activity like scientist,

designer, writer, researcher etc they may spend lots of time alone to creat or explore.

Consequently, loneliness become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their life and work.

只能說,Maybe.......也可能只是我們的自以為是。Who knows。

Engineers tend to be concerned with physical things in and of themselves.

But I thinking about of Architects are more directly conerned with the human

interface with physicai things.


An Architect knows something about everthing.

An engineer knows everthing about one thing.

Reality may be engaged subjetively , by which one presumes a oneness

with the objects of hia concern ,or objectively , by wich a detachment is presumed.


Louis Sullivan say:A proper building grows naturally,logically,and poetially out

of all its onditions.



希望我的意思您能理解,畢竟我不是寫英文報告的擅長者。只能盡力去解釋我希望被理解

的部份。

所有的科技、或任何,其實只不過是為了替人類尋找更好的方式生存。

July 24, 2009 關於丈量工地







一、 帶多種不同顏色筆〈多色筆亦可,可附帶子掛身上〉、捲尺〈已有捲尺附LED燈〉、皮尺〈場域較大需用到〉、紅外線測距儀
〈適用於較長的距離〉、相機、手電筒〈頭燈式較適宜〉、乾電池〈備用〉、A2、A3圖紙。

二、 畫現場圖儘量將圖面比例放大〈考慮細部放樣的轉折〉。

三、 相機拍照重點:
  1. 天花與牆面、牆面與地面交接材料。
  2. 天花、牆、地,有特殊設備、造型或高低差〈可放量尺當基準〉。
  3. 站一定點連續接拍、以利連接。
  4. 戶外需找多個角度以定點拍法連續拍照。

四、 牆面尺寸標示依面對牆面直接標示法。

五、 拉總長及總寬輔助〈圖面需用符號標示〉。

六、 遇斜角、弧〈中心點法〉、圓〈中心點法〉等,要多拉輔助線〈例如等腰三角法、垂直定點法〉。

七、 天花板淨高(CH)、樑高(BH)、樑寬(BW)、樑下(UB)、窗台高(UWH)、窗高(WH)需熟習標示簡寫。

八、 天花板:
  1. 燈具出線〈可以抓基準線量測距離〉
  2. 消防設備(感知器、撒水頭)
  3. 冷氣風管、出風口、排水管

九、 輕鋼架天花如保留,應先找到放樣基準線,且T-BAR燈位置〈相對距離〉應清楚。

十、 牆面開關、插座、壁燈出線、給水管、瓦斯管,應清楚尺寸〈相對距離〉與離地高度
  (電源開關箱、對講機、保全機應標設備本身寬渡×高度=W×H)。

十一、 地面注意排水孔,與地面高低差關係〈可拍照輔助〉。

十二、 特殊凹凸牆或天花應輔助簡易剖圖或立面相關尺寸交待。

十三、 拍照後,以最快速度上傳檔案,製作現況照片資料夾,方便放樣同仁放樣。

十四、 工地現場丈量,請仔細慢慢量,不要趕時間。


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並好好運用。如果有能力,甚至可以運用科技傳輸方式,透過視訊、

無線網路卡、小型筆電,均能比傳統的方式多許多準確性。

共勉之~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July 19, 2009 關於台灣建築師考照

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專科以上學校或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外專科以上學校相當科.系.組.所畢業,

領有畢業證書,曾修習建築設計18學分以上;及建築法規.營建法規.都市設計法規、都市計

畫法規、建築結構學及實習.結構行為.建築結構系統.建築構造.建築計畫、結構學.建築結

構與造型.鋼筋混凝土.鋼骨鋼筋混凝土.鋼骨構造.結構特論.應用力學.材料力學.建築物理.

建築設備.建築物理環境.建築環境控制系統.高層建築設備.建築工法.施工估價.建築材料.

都市計畫.都市設計.敷地計畫.環境景觀設計.社區規劃與設計.都市交通.區域計畫.實質環

境之社會計畫.都市發展與型態.都市環境學.都市社會學.中外建築史.建築理論等學科至少

5科,合計15學分以上,每學科至多採計3學分,有證明文件者。


(一)依建築師考試規則第11條規定,本考試應試科目:

1.建築計畫與設計。

2.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

3.營建法規與實務。

4.建築結構。

5.建築構造與施工。

6.建築環境控制。


依建築師考試規則第14條規定,本考試應試科目之試題題型:

1.營建法規與實務、建築構造與施工:採測驗式試題。

2.建築結構、建築環境控制:採申論式與測驗式之混合式試題。

3.建築計畫與設計、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採申論式試題。

考試有六科 每一科均要達60分

通過科目可辦保留,但全部需要在要在四年內完成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July 16, 2009 OLED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周卓煇今天表示,成功研發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類太陽光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除獲國際期刊刊載,也已向台灣與美國、歐洲、日、韓提出專利申請。


周卓煇今天在清大舉行的成果發表會表示,研究團隊的創新方法與所製作的類太陽光元件,

一投稿就獲准刊登在國際著名的應用物理快訊(APL 2009)期刊上;這項發明將一舉改寫

人類用電照明200年來的照明史,可發出像太陽的自然光色和色溫。


周卓煇表示,這項發明,是人類首次發現一顆結構件簡單的OLED,可以發出十分接近日光的

光色,透過簡單的電壓改變,可以獲得2300到8200K(絕對溫度)的色溫變化,涵蓋了日出

的3000K、日落的2500K、也涵蓋了晴天正午的5500K、陰天正午的6500K、甚至涵蓋北歐的

藍天8000K。


他說,這項發現將改寫人類的照明史,對於冬天或長期無陽光照射的地區,如北歐,將有重

幫助,尤其體認到當地人因為長期照不到日光,而發生嚴重憂鬱甚至自殺,更可以感受到這

項發明的重要。根據國際著名期刊評審的觀察,這項發明將引起物理、工程、照明、攝影、

心理等領域的重視。


他指出,OLED是平面發光,不同於傳統燈泡或現代LED都只是點光源,而日光燈也只是線光

;另外,OLED也是美麗的冷光,不像燈泡會發熱、發燙,浪費冷氣電源;而且OLED可以製

作於塑膠薄片上,使照明光源可以像壁紙般隨意張貼,加上自然光源等色,將使OLED成為未

來極致高品質照明目標的最佳選擇。


周卓煇指出,日本已推出單一色溫OLED,預計後年正式量產,期望銷售1000億日元,而歐司

朗、菲利浦、奇異等國際大廠也蓄勢待發,OLED龐大的產值與前景,值得台灣政府努力、留

意。980715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July 8, 2009 基礎圖學










現在要深呼吸,不然會腦中風。

有機會看到這篇的同行,或後進,請有點耐心看完並做到。

平面圖,就是150公分一刀縱剖過去,向下稱平面圖。

天花版圖,就是190公分一刀縱剖過去,向上稱天花版圖。


平面圖,顧名思義,150公分之下的,看得到的都要畫出來。90公分以下稱矮櫃,以上稱高櫃。

矮櫃畫單斜線,高櫃畫雙斜線。拉門、開門劃法不同。



畫出來的,就要是實際尺寸,不要跟我說套圖,不要說那是建設公司給的!

這裡是台灣,不要用中國的差不多先生說法來跟我說,我不接受。


窗戶,不知道怎麼畫?就去量清楚,實事求是。

衛浴設備,相關位置很重要,30跟40的是不一樣的糞管距離,放樣錯誤,

會造成選配錯誤,直接影響的就是成本。

開關插座,數量跟相關設備位置放清楚,一來省業主成本,二來方便畫水電配管圖。

燈具迴路,請連結在正確開關上,電荷流量要計算,不是高興放幾個燈就放幾個燈,不是五燈獎。

空調圖,原始部分一定有原有220V的位置務必要標,穿管位置要標,排水位置要標,主機允許位置要標,才能配空調。



現在的學校真的沒教嗎?

那個什麼都會的了不起24歲設計師,麻煩下次借我看一下你的放樣圖。

會畫3D就可以施工?沒錯!我不是出生在電腦時代,我不會畫3D。

那些會畫3D就出師的設計師,我不否認你們也是設計師,只是我不想當這樣的設計師。



上面是我的平面丈量圖,不含水電開關位置,畫的很醜,卻絕對清楚,還可以更清楚,

可是我真的很想看看現在的所謂設計師的丈量圖長什麼樣子?



室內設計為什麼門檻這麼低?牌這麼被不屑?我想大家都有責任。


現在的我很不開心,有機會我會把整套圖說一次。萬象門公式我也會一起寫出來。

July 8, 2009 Answel

It's interesting to know your idea about the glass house. I got to say you have very good points of view. I am just wondering isn't it part of reason you like the glass house. The desire to be discovered and noticed by exterior as well the fear to be connected directly with exterior. It's kind of contrary. After your interpretation I think the designer or people who like the glass house may be lonely. One thing I am still thinking is how you come to the conclusion of 孤獨,屬於建築師特有的韻調? Is it positive or negative or just an expression for you?


即便如此的回覆也只是屬於我個人的判讀,不能夠代表其他從業人員的認知,


或想法,甚至認定....




孤獨,屬於建築師特有的韻調。


是因為在建築學程的過程中,看似分工合作緊密連結,然而事實上每一個學習


者所有的努力都將屬於個人,當然,這在任何不同專業的養成都是相同的,可是


很弔詭的,建築,這個專業,所引發的孤獨感是最巨的,而且最衝突。



所有的建築,最終必須走向公開的狀態,不可能是一個滿足建築師個人的想像的


物件。這對建築師來說,是與內心相駁悖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創作的過程


裡,建築師常常必須自己去尋找想要賦予的意義,這可能牽涉到養成中許多累積而


來,並且漸漸成型的中心思想。但最後卻透過建物而必須將自己的思想直接暴露在


眾人眼前,而人心是無法可管的,每個觀賞者都有各自的思考、判斷,解讀出來的未


必是建築師最想表達的.......




舉個例,2008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主題以東方為主題。


東方,對西方人來說,最深沉的部份,應該是思想。


思想,是最難具象化的。


在東方意象館裡,族繁不及備載,有些根本我是直接跳過,因為韻調不同很難共鳴,


就不要累費時間了。


台灣很有名的幾個人,展出的,不管是圖面、或模型。相信都是代表著這些建築師的


中心思想,這麼大的一個展覽,總不好還說準備不周吧?



個人,先強調純屬個人論點,會很明顯看見這些建築師的養成過程上的不同,受日式


思考學程的、受西式建築思想學程的,呈現出來的深度截然不同,有的悠遠、有的則


粗淺........



中國的張永和,是從長城底下的公社,開始展露國際知名度,也替蔣友常設計了一系列


蘊含中國元素的,餐具。 在這次的圖面上,也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他的Triptych House


裡的設計發想,就是屏風。




而我比較能夠認同,也覺得真正有表達出何謂東方意象的還是姚賞。


不管,我是對他情有獨鍾,但Cococn 禪簡 。禪簡,蠶繭。就是一個非常需要有東方思考


感受的物件,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年輕時想過:春蠶作繭自取纏綿。何故?繭,是一


個內封的物件,是內韻的,不是外顯的。 簡,是單純的,是深沉的,外顯上的表徵是低調


的,是內藏的。 穴居的概念,又本來就是人類最原始在尋找庇護所時,最原始的居所,


穴居,在人類淺藏的基因裡是安全感的來源。



諸此等等吧.....這只是我個人的觀感。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July 7, 2009 回答關於Lake House....

Can't help to drop you a line! Hope you
don't mind. It's The Lake House. You like
the building? When I first saw the
building in the film, I just thought no
one would like the house. First it's no
security. All glasses surround the
building. People can see through from
outside. Second in the winter it is too
cold. There is no insulation on top of
ceiling and walls. It's only for summer
vacation house.


上面這段話不用逐字翻譯吧?

哥?是你嗎?我猜似乎只有你每次在回應我時,習

慣用英文,你的中文程度已經夠好了。詩詞歌賦底

子甚深,是國外研究寫多了才用英文?


其實不管是片中的Lake House,或真實世界的我,

確實喜歡這種玻璃屋,如果你是哥,我當然知道

你不喜歡。

但聽聽我怎麼說、怎麼想?先別急著提醒我咩~


玻璃屋對人心裡的部份當然有一定程度的抗拒,單

就隱私的暴露顯然這樣的屋子,很難讓人感到安心…

所以能夠跟我一樣喜歡這樣房子的人應該不多,這

類型的房子不見得只能放在度假用、或夏天用。

就防熱、抗寒的部份,沒這麼難解決。地板可以使用

地熱,玻璃只是因材質的穿透性會產生與外界季節連

結,這是視覺上的錯覺,並不是實際的狀態,何況現

在的玻璃已經有複層玻璃、光學玻璃,這些科技玻璃

都可以對抗所擔心的問題。



不過諸此種種,這種玻璃屋還是屬於我個人的偏好。



單純就電影的狀態,男主角與父親都是建築師,尤其

是劇中有強調出父親當時的設計發想,越是年輕時的

建築師所創造出來的建築,就某個心理層面看來,越

能呈現當時他深層的欲望,會動手蓋玻璃屋,多少有

被窺探的欲望,因為還沒有成名,那種想要被發現、

被注視的慾望會更強烈。或許這是電影中沒有說明的

部份,卻有在可以開天窗的部份做了如下的判讀,電

動的、可開啟的、位於中間的,寓意者建築師十足的

掌控欲,還有淺藏內心〈中間〉深處的渴望。



玻璃的特性具有視覺上的通透,與能與戶外產生視覺

上的連結,而其實卻是區隔的,會喜歡用這樣的材質

去呈現一棟屋子,而使用功能上還屬於住家,心理上

的渴望是很清楚的。強烈的想要與戶外的景緻連結,

卻又有著某種程度的恐懼……

孤獨,屬於建築師特有的韻調。



大概是這樣吧~ 放心,我不會逼我的業主喜歡這樣屋

子,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想要的,設計師的工作

、功能,是在滿足每一個業主的需求,而不是在鋪陳

自己的理想。

THE LAKE HOUSE只是我心中的渴望,何況在台灣要

能找到這樣的基地,不知道我得買下多大的範圍先把

自己圍在裡面才能蓋吧?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July 6, 2009 Architects are late bloomers





大器晚成的建築師。

大多數的建築師要到五十歲左右,才能在專業上大綻光芒。

或許沒有其他專業像建築師這樣,得把無邊無際的廣泛知識濃縮在如此特定而

明確的物件之上。


建築師必須具備歷史、藝術、社會學、物理學、心理學、材料學、力學、結構學、

象徵學、政治流程以及五花八門的各種知識,而且蓋出來的房子不但得符合建築法規、

抵擋風吹日曬,不怕地震搖撼,還得滿足使用者複雜萬端的功能需求和情緒慰藉。


要學會把這般繁複的顧慮凝結成一棟完整的作品,得花上很長的時間,以及一次又一次的 錯誤嘗試。


當初決定踏入建築這行時,就已經有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空間的魔法師


大多數的室內設計師養成的過程關鍵在於啟發者,也就是教育學程上的經驗,室

內設計的學習範疇是被很清楚確認的,屬於建築物內的空間。



室內設計必須具備人體工學、空間與尺度、藝術流派與風格、空間設計、室內光

環境、室內綠化設計、家具設計、色彩設計、陳設藝術、材料及運用、裝修作法

,至於表現技法部分則是建築與室內設計都必須修習的基礎圖學。



透過文字的分野,其實很容易就知道建築的範圍很廣、學程很費時、費力,往往

要窮究學習者數十年的不斷學習與經驗積累,室內設計的優勢乃在於明確。


一個室內設計師要能願意努力並多少與生俱來的敏銳美感,才能快速操持關於空

間的拿捏,這也就造就為什麼有些設計,就是好看、好用、搶眼,而且可信度高

;有些則比較難使用、容易被忽略,甚至讓人反感?



在建築的範疇,英文裡其實對這個名詞有很確定的分野。建築Architects建築物

Building,蓋一棟建築物不難,只要擁有純熟的工程計算能力就可以完成,但要

完成一棟建築則需要無法計數的努力,尤其是能夠名留青史的建築。


在室內設計的範疇中,卻能很容易入行、也很容易被檢視,除了一般人單純的

主觀認知之外,因為它很容易被使用與感受,許多設計可以簡單透過使用者的

使用而被判定。



例如廚具,可以用人體工學反檢視室內設計師的是否夠格?是否用心?



建築則很難,牽涉的感官太廣泛,就如上述的學習就可以得證。



Architects前面的Arch即是藝術……而藝術又分為廣義的美、狹義的美。



事實上,我的年紀與所學根本還不足以讓我能夠清楚的去論述關於建築與室內設

計的分別,只能清淺的把我知道的做一個說明而已。

只有年紀輕的時候可以狂妄的寫出會:平面設計 室內設計..影像多媒體...

詩詞撰寫 .攝影.美術編輯.


年紀越大的設計者越不會說出什麼都會這種話,熟知如安藤,他的建築師的一句

話卻是:今天,作為一個建築師,我仍感到恐懼………



因此有時看見後輩們很大方的把在學校不過2學分4學分的學習內容就當成自

己會的、或擅長的,專長?心裡會感到……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甚至離那個五十歲都還有十幾年,我不知道我真的適合發

表什麼想法了嗎?

清淺的分享比較適合吧?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July 5, 2009 慈悲的背後是殘酷


地毯原本是溫暖的象徵,這張代表浮冰上的孤單北極熊,其實是設計者對人類破壞環境的強烈控訴。
這樣的比例拉大,就更加清楚感受到北極熊的所處環境是如何的悲慘....... 然而真實生活的人類目前又是怎麼過日子?還是魚魚肉肉、冷氣照開、汽車照跑...的過著生活。 這是一家由五個墨西哥設計師組成的團體,系列名稱:Global Warming 希望透過設計分享,讓 環境省思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很多業主對我們提出預算升高的部分其中的原因是必須使用環保才,有些會很快的認同,也有些會 很遲疑的答應,但最可惡的是,遇過反問我:那設計師可不可以幫我找那些不環保的材料,不是比 較便宜嗎? 沒錯,我也是生意人。但我沒辦法去做那些明知會傷害環境、傷害健康的事,只能委婉的告訴對方 :那樣的材料沒有生產了。 夾板類:麻六甲。含有非常高的甲醛,明令進口了,但我知道很多賣建材的廠商還有。 確實要人類改變原有習慣的舒適去回復或去適應這越來越糟的地球環境是很痛苦的一件事,需要非 常大的決心、跟堅毅的毅力。 但人類最大的壞習慣就是:事不關己,己不操心。 隨身帶環保筷,會忘記。 走路去巷口買瓶飲料,要騎摩托車。 到臨鎮去採買,要開車,不然太重會載不回來。 少食肉食,沒配肉感覺沒滋沒味。 騎腳踏車,會很熱、會吃人家的廢氣。 隨身帶購物袋出門,現在環保署都不管了,讓店家給塑膠袋裝一裝就好了,何必麻煩。 垃圾分類,隨便塞一塞藏在大袋子裡,清潔人員也不會一包一包拆開檢查,不必吧。 少開冷氣、少用空調,不會因為我不開就減少破壞,別人還不是照開。 ........每一件事,都是,我不做,別人也會做。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部戲,凱文科斯納演的,當地球只剩一片汪洋時,你只好禱告能夠瞬間進化成 耳後有鳃的進化人類。 慈悲的宣傳,背後其實是有許多的殘酷造成的,及早覺悟。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July 3, 2009 光線-之於建築








我喜歡這樣的走道,有光線透進來,白色的鑲板是麥爾的特色,

但內部色彩是來自前面的窗戶,這點不一樣,整體簡潔又乾淨,

例如巴塞隆納的博物館、拉卡里塔公寓,採光方式都是相同的,

麥爾設計一系列的天窗,來補抓光線......


向內投射照明內部陳列的藝術品,不過是間接的,這很重要,雖

然光線能強調藝術之美,但也會毀了藝術品。


一棟真正偉大的建築能承受時間的考驗,不會忽略週遭的環境,

專業建築師會考慮這一點,他知道建築要有存在的價值就要尊重

大自然。

是的,他想必要對光線很著迷,一定要重視光線,一定要。



曾經為了觀測一個區域光線的軌跡,必須一整天呆在一個地方不能

移動,呆呆的待在一個定點然後固定一個整點測繪一次.....

剛開始的時候會陷入一種無奈、無趣、無聊的感覺裡,但據說不曾

真正觀察過自己所處的地方光線的軌跡,這樣的設計師沒有資格當

、也當不了一個好的設計師.....就在無奈胡思亂想中,會漸漸感受

到光線的魔力,幾乎每一個建築師都討論過關於光線帶給自己的改變

與感受。


每一個城市的光線軌跡都不同,氛圍、溫度、季節都會產生不一樣的

感受,紐約與華盛頓、東京與大阪、台北跟高雄,都是如此的不同。


靜靜的、默默的,突然感覺到光線像在跳著非常慢的舞姿在你面前曼妙,

我知道自己感受到了那個感受....即使是室內的空間,每一個角落都不

同,有的位置、不同的時間,會產生出不同的感覺,有的光線會讓人感覺

到安靜,有的是歡愉、有的甚至是紛擾吵雜的,如何在光線跟你訴說秘密

的地方放置屬於那個位置最合適的使用方式,是設計師的工作。


好的設計不是繁複花俏的,而是能讓人在那個空間感受到他最適宜的使用

方式。



跟光線對話過後,我開始真正了解什麼是基地分析。也不在急躁的想快速

完成某份圖面,開始與業主溝通給我更多的時間去跟那個空間溝通,空間

跟光線會告訴我,它想要怎樣被使用。而神奇的是,這樣的結果是讓使用

者真正的開始互利互用、互信而生。


光,是魔法師。師法自然,光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