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建築師。
大多數的建築師要到五十歲左右,才能在專業上大綻光芒。
或許沒有其他專業像建築師這樣,得把無邊無際的廣泛知識濃縮在如此特定而
明確的物件之上。
建築師必須具備歷史、藝術、社會學、物理學、心理學、材料學、力學、結構學、
象徵學、政治流程以及五花八門的各種知識,而且蓋出來的房子不但得符合建築法規、
抵擋風吹日曬,不怕地震搖撼,還得滿足使用者複雜萬端的功能需求和情緒慰藉。
要學會把這般繁複的顧慮凝結成一棟完整的作品,得花上很長的時間,以及一次又一次的 錯誤嘗試。
當初決定踏入建築這行時,就已經有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空間的魔法師
大多數的室內設計師養成的過程關鍵在於啟發者,也就是教育學程上的經驗,室
內設計的學習範疇是被很清楚確認的,屬於建築物內的空間。
室內設計必須具備人體工學、空間與尺度、藝術流派與風格、空間設計、室內光
環境、室內綠化設計、家具設計、色彩設計、陳設藝術、材料及運用、裝修作法
,至於表現技法部分則是建築與室內設計都必須修習的基礎圖學。
透過文字的分野,其實很容易就知道建築的範圍很廣、學程很費時、費力,往往
要窮究學習者數十年的不斷學習與經驗積累,室內設計的優勢乃在於明確。
一個室內設計師要能願意努力並多少與生俱來的敏銳美感,才能快速操持關於空
間的拿捏,這也就造就為什麼有些設計,就是好看、好用、搶眼,而且可信度高
;有些則比較難使用、容易被忽略,甚至讓人反感?
在建築的範疇,英文裡其實對這個名詞有很確定的分野。建築Architects建築物
Building,蓋一棟建築物不難,只要擁有純熟的工程計算能力就可以完成,但要
完成一棟建築則需要無法計數的努力,尤其是能夠名留青史的建築。
在室內設計的範疇中,卻能很容易入行、也很容易被檢視,除了一般人單純的
主觀認知之外,因為它很容易被使用與感受,許多設計可以簡單透過使用者的
使用而被判定。
例如廚具,可以用人體工學反檢視室內設計師的是否夠格?是否用心?
建築則很難,牽涉的感官太廣泛,就如上述的學習就可以得證。
Architects前面的Arch即是藝術……而藝術又分為廣義的美、狹義的美。
事實上,我的年紀與所學根本還不足以讓我能夠清楚的去論述關於建築與室內設
計的分別,只能清淺的把我知道的做一個說明而已。
只有年紀輕的時候可以狂妄的寫出會:平面設計 室內設計..影像多媒體...
詩詞撰寫 .攝影.美術編輯.
年紀越大的設計者越不會說出什麼都會這種話,熟知如安藤,他的建築師的一句
話卻是:今天,作為一個建築師,我仍感到恐懼………
因此有時看見後輩們很大方的把在學校不過2學分4學分的學習內容就當成自
己會的、或擅長的,專長?心裡會感到……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甚至離那個五十歲都還有十幾年,我不知道我真的適合發
表什麼想法了嗎?
清淺的分享比較適合吧?